【她未来科普】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。”意思是说,气血是生命的根本,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运转的机器,气血就是最根本的动力。
一、气血到底是什么
1.气
指的是使人体发挥作用的动力,来源很多,有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、来自饮食的水谷之精气,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(氧气),它们通过肺、脾、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。
2.血
所谓“血”,一是指流动在脉管中的“血液”,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;二是指与“气”同在的运行载体。中医理论中,气与血相互依赖,气能生血,血能载气。女子以血为本,一生中耗血失血比男性要更多,对于女性而言,气血更为重要。
二、5个特征说明气血不错
1.眼睛明亮
对照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眼睛,气血充足的人,黑眼珠转动灵活、光彩有神;白眼珠是滋润、明亮、无充血的;内外眼角也是红润光亮的。眼睛浮肿、暗淡无光,或者眼睛内部显得浑浊,眼睛经常干涩,则是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。
2.胃口不错
气血状态还可以从脾胃功能鉴别,脾为人体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差、吸收“受限”,相当于掐断了气血的来源。如果三餐规律,胃口应该是不错的,到饭点就有饥饿感,不会经常处于饱胀、没食欲的状态。
3.不脱发
气血充足的人面色红润、皮肤光滑、毛发润泽、关节灵活。皮肤、头发干枯无光泽,脱发,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。
4.思维敏捷
“心主血脉”,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。气血充足的人思维敏捷、不会经常忘东忘西,能较好地应对外界繁杂的信息。如果气血不足,可表现出心慌气短、健忘、头晕、耳鸣、不喜嘈杂环境等。
5.比较好动
气血充足的人平时好动,喜欢折腾,身体不容易感到疲乏;人可能“坐不住”,动起来才会舒服。很多人年轻时敢想敢干,有冲劲,年龄大了就逐渐喜欢安静。换句话说就是“年轻人血气方刚”,原因在于气血充足。
三、3个习惯最耗气血
1.三餐不规律
比如,经常不吃早餐或吃夜宵;常吃外卖,暴饮暴食,用零食点心代替正餐。
2.久坐不动
中医认为“久卧伤气、久坐伤肉”,相反,动则生气。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,周末久躺不动,其实都很伤气血。
3.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
中医认为“久视伤血”,会出现肝血虚的情况,表现为眼睛干涩、视力模糊等。
四、补气血小妙招
1.坚持运动
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人只有在不断运动中,才能让经络处于疏通状态,令体内的血管保持弹性,让气血运行更加通畅。每天必须给自己留下足够的运动时间,半小时左右,每周坚持四五次。
2.坚持泡脚
泡脚是调整气虚血虚和体寒等问题的好方法,长期坚持泡脚有助补气血。一般泡至全身发热、微微出汗即可,不宜出大汗。有的人泡脚后上半身发热出汗、下半身不出汗,这是气虚的表现。对于血虚的人(表现为眼睛干涩、面色萎黄、失眠多梦、健忘心悸等)来说,坚持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。
3.保持好心情
心情不好会引发胃肠功能失调,久而久之,身体生化气血缺少源头,就会导致气血不足。另外,平时要少吃寒凉食物,细嚼慢咽,养好脾胃;多晒太阳,阳气足了气血自然改善。
4.尝试练站桩或八段锦
站桩能够疏通经络、畅通气血、锻炼精神。站桩需记住三个要素,即下盘要稳、中盘要充、上盘要松。
5.食补
补养气血,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、枸杞、山楂等。鹿龟六味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,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,摄取优质动物蛋白(鳖、龟、鹿等),以及大枣、枸杞子等具有益血补气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,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。
6.睡够睡足
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。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熬夜会消耗身体气血。如果休息不够,身体亏虚大于修复,就会出现气血不足。